您好,欢迎来到河北省绿色建材装备协会网站! 热线电话: 0311-87227665
 首页 > 热门推荐 >  绿色发展 知行合一 ——“发现城市之美”主题论坛精彩发言集萃

绿色发展 知行合一 ——“发现城市之美”主题论坛精彩发言集萃

浏览:有507人浏览     日期:2016-08-05

分享到: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黄家培

自2015年开始,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设立了“发现城市之美”主题论坛,希望能汇聚海内外“美丽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展示美丽成果,展望美好愿景。

2015年,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高度肯定了该主题论坛,提出要在举办评选活动、主题论坛的同时,精心研讨、细致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与规律导向相结合,形成“美丽城市”贵阳标准,推动论坛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在2016年“发现城市之美”主题论坛上,《建设中国特色“美丽城市”贵阳标准》发布。本刊特别编发“发现城市之美”主题论坛上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表示, 希望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近年来,贵州省更加注重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更加注重抓好绿色 贵州建设、更加注重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让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 量、生存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地提供生态产品、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已成为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山水、田园、乡村”三大资源,找准贵州定位、发挥贵州优势、彰显贵州特色、创造贵州奇 迹,着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生的“美丽城市”,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原建设部部长  汪光焘

建设“美丽城市”就是实现城市包容性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要素等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下六个方面应当着力解决好:

第一,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改革措施,有序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障碍。当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仍是重要的课题,应逐步统一劳动力市场,实现公共服务共享机制。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改变农民“净身”进城的状况。

第二,要因势利导推动大都市圈发展模式的探 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注重培育都市圈内源性发展能力、产业布局与居住地区协调,鼓励农村劳力就地就近就业,增加非农收入,降低生活成 本。小城镇要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形成与都市圈中心城市差异化的产业和人才竞争力。

第三,完善新市民(不论是农村来城市务工经商,还是城市间的迁徙)的进入退出机制。对有能力在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同时研究相关政策建立退出机制。包容性发展意味着新老市民群体,在适宜自己就业和生活的城市里共享发展成果。

第四,建立城市和重点区域的建设生态环境绩效 评估制度。坚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与居住条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将城市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美丽城市”要以科学的 指标量化为依据,从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上建立以第三方、对公众负责的生态环境绩效考核评估制度。

第五,探索信息化、大数据应用,依靠科技力量 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应当立足长远、解决现实问题,运用多学科思维、系统论方法,来提高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和运行的综合效 益。应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公众互相交融的治理体系,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第六,认真执行《城乡规划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理,公民模范守法,政府规范行为,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  徐德龙

推进绿色制造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五点:

一是绿色制造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且投入大产出小,企业家缺乏主动性。

二是相关产业的循环链接时刻受到产能过剩的威胁,产业链上任何一环都严重影响着上下游产业环。如果没有政府和政策的保障,没人愿意冒险投入。

三是构成绿色制造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往往是原始性、革命性成果,一般没有现成的业绩,谁来吃第一口螃蟹?

四是长期的部门、行业和产业分割,严重地阻碍了相关产业的有机链接,使循环经济难以推进。

五是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使国有企业负责人无意从事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更愿意做一些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事。

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发展理念,绿色制造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是非常有前途的发展领域。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理事长  王国平

在“美丽中国”目标指引下,“美丽城市”成为 中国广大城市的美好愿景,对“美丽”的追求已全面融入城市建设中。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美丽城市”是指 全面彰显生态自然美、人文特色美、经济活力美、社会和谐美、政治清明美、生活幸福美,具有自身特色,能够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城市。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基本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城市”只有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相结合,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和愿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 王建国

历史上许多城市大都与其所在的地域特征密切结合,通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格局。

自然和生物气候条件是城市建设时首先面临的挑 战。在极端气候环境中,自然和生物气候条件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于城市结构和形态布局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主要是通过响应于特定生物气候条件的城市 和建筑设计来实现的。 “形式追随气候”应像“形式追随功能”一样,应成为城市和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绿色城市设计应根植于地域性的生物气候条件和特定的山川地貌,遵循生态学的适应与补偿原理,提倡不同城市因具体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建筑特征。这种多样性正是“发现城市之美”的基本内涵,是未来世界维系丰富多彩的城市风貌特色所需要的。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6-08-01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