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河北省绿色建材装备协会网站! 热线电话: 0311-87227665
 首页 > 行业资讯 > 年终特稿|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交出满意答卷

年终特稿|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交出满意答卷

浏览:有807人浏览     日期:2020-12-23

分享到: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逆势而上,勇于担当,创新发展,不仅为防疫抗疫作出突出贡献,也为经济的稳步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

盘点过往 成绩亮眼

从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产量和经济指标仍实现逐月好转,部分产品前3季度累计产量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为应急抢险、减灾救灾、重点工程快速复苏作出突出贡献的预拌混凝土行业,上半年1至6月份产量11.52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36%;1至9月份累计产量19.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52%,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较平稳发展。混凝土预制桩前3季度累计产量超过3亿米,同比增长1.53%。从4月份开始当月产量实现同比增长,5月、6月、7月、9月当月产量同比增速均超过12%。而混凝土压力管前3季度累计产量5257.74千米,同比增长5.21%。

在疫情的影响下,上半年商品混凝土价格出现明显回落走势,直至8月份开始止跌企稳,价格平稳运行至10月份上半月,整体变化趋势与2019年同期基本相符。尽管今年商品混凝土价格出现回落,但从长期来看目前全国商品混凝土均价仍处于近几年高位水平。

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前3季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幅继续提升。1至9月份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1218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增速较上月提高1.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累计553.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8%,增速较上月提高1.45个百分点。

展望全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前3季度投资先行指标继续向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4.6%,增速比1至8月份加快2.5个百分点;投资到位资金增长4.8%,增速加快1.1个百分点,特别是国家预算资金增速高达29.3%。同时从工程建设先行指标来看,挖掘机、铲土运输机械等相关工程机械产品产销两旺,前3季度挖掘机累计产量同比增长31.2%,钢材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35%,水泥产销量同比降幅逐月收窄。4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延续目前由负转正、进一步回升态势,将有力支撑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需求稳定增长。

总结收获 创新领先

今年,行业内一批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推出了许多新产品新技术,如POM纤维(共聚甲醛纤维)以其出众的综合性能,在我国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发展方兴未艾之时,受到市场期待。建华建材不断突破预制桩技术发展瓶颈,通过材料技术创新解决了免压蒸工艺超早强和蒸养易开裂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模具周转率和生产效率,显著降低了养护耗能、提高了耐久性;开发了强度在C105至C125的超高强桩,突破了现行规范对高于C80的超高强混凝土的应用限制,解决了传统管桩在高砂土、密实砂夹层,及硬塑黏土中沉桩易爆桩的问题,拓展了管桩的应用范围;针对超高强桩大量应用于植桩工法,改由桩身强度控制单桩承载力,进一步提高了预制桩基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挖掘预制桩技术的潜能,从地下基础工程拓展到上部结构应用。

另外,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聚焦行业创新发展的热点和重点,建设了多个面向行业服务的科技创新平台。其中,与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共建轻骨料材料设计创新中心,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绿色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协同创新中心,与湖北昌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磷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中山市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建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浮式构筑物重点实验室,并继续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评价与推广工作、开展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混凝土科学技术奖奖励和创新标准工作,推动了行业科技创新发展。

除了产品、技术的创新,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在应用领域的创新也是今年一大亮点。其中,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目前水泥基材料研究、应用、创新和发展最具活力的领域。针对UHPC的创新发展,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执行会长徐永模指出,UHPC突破了水泥基材料性能和应用领域的很多极限。无论是结构材料组分的复合,水泥基材料本身的性能、纤维增强的复合、还是与其他结构材料的组合,应该说都打开了许多发展空间,为创新者提供了许多想象空间。目前UHPC在各种工程上的应用还只是开始,一旦UHPC的性能和优势被认识,将很快形成UHPC的开发和应用高潮。

除此之外,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还通过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混凝土特质优势,如新拌混凝土的模塑性、硬化混凝土的可加工性、组分材料性能的可设计可复合性、混凝土材料的坚固性耐久性、造型与体量设计的可实现性等,不仅让混凝土更加艺术化、功能化、精品化,还让令人叹为观止的超大型建构物、雕塑艺术品,实现了向家居健康生活用品的转变。

展望未来 绿色发展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建筑垃圾排放现状为每1万平方米新建建筑施工,产生建筑垃圾500吨至600吨;拆除1万平方米旧建筑,产生7000吨至1.2万吨建筑垃圾。未来10年,我国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而今年9月正式实施的新固废法对建筑垃圾产生的要求是:新建筑每平方米不超过300吨,装配式建筑每平方米不超过200吨。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如何在建筑垃圾无害化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资源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土产业具有宝贵的利废属性,是我国“吃”废“呑”渣的扛鼎产业,即混凝土也是我国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最大承接产业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宗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的年综合利用量约20亿吨,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水泥、混凝土行业利用废渣量已超过10亿吨,同比增加10%以上。用于商品混凝土超过6亿吨,总产值近5000亿元。我国混凝土产业发展迅速,去年产值突破1.5万亿元,已连续多年成为建材行业的最大产业,固废与建筑垃圾在混凝土中应用的技术和工艺水平也取得了显著提高。可以说,混凝土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实现大规模消纳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还有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产业。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处境艰难,但疫情防控期间新建固废陶粒及陶粒混凝土制品产能依然创历史新高,进一步推动环保利废轻骨料产业和高强明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

今年,以环保利废和高强轻骨料为重点的轻骨料研究开发工作发展很快,采用先进和高效节能窑炉生产高强轻骨料生产线也已在山东投产,产品性能和能耗都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与此同时,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研发和工程应用也不断取得进展。在工程应用技术方面,住建部新版《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T12-2019)也已于今年1月1日实施。这些创新发展成果为绿色高强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生态混凝土行业在今年也实现了快速恢复性增长。生态混凝土是指具有生态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品。生态功能涵盖生态修复与保护、城市绿化、生态景观、水土涵养等,在建筑绿植化、构筑物生态化、立体绿化、生态景观构筑、山体河道生态修复与保护、透水路面、绿植路面等结构工程中应用,也正在山体修复、矿山复垦、海洋牧场、人工岛礁、沙漠与荒漠化治理等领域发展,也包括室内生态健康环境功能混凝土材料,是混凝土从结构材料向结构与生态功能一体化发展的新领域。生态混凝土的发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对问题 稳步向前

回顾今年整个行业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产业结构调整喜忧参半、科技创新老问题老大难、商业模式有待完善、“走出去”国际化程度不足等问题。

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徐永模在行业大会报告中指出,一是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上市,与资本市场对接,做强做优;鼓励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大力推动技术结构调整。以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技术升级;发布鼓励、限制与淘汰产业技术目录;加强创新技术的评价与推广应用,推介“一带一路”技术目录;以协会标准为抓手,以标准必要专利为突破口,加快提升行业标准水平,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三是加快建立新型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开放性平台型的新型科研机构,建立平台型行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行业“专精特新”技术创新平台。

在“大局”观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方面,一是要平台化构建行业发展的“大局”观。如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开放型行业创新平台,建立同业技术创新联盟,向平台型企业转型。二是要从生态圈构建企业竞争的“大局”观。摒弃“丛林法则”,中小企业要积极参与大企业主导的联合重组,向有关水泥企业学习合作共赢。积极打造生产业链生态圈,提高综合竞争力,从产品竞争转向平台竞争、生态圈竞争。加速企业互联网+、智能化、自动化、提升产业基础水平,将发展向高端引领,不能被新一轮产业革命边缘化,努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建材报  记者:吴跃   2020-12-28)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